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20-05-23

全国政协委员、扎兰屯市副市长杜明燕为少数民族代言受到经济日报关注

      2020年5月22日,《经济日报》两会特刊第八版刊发:

2ba7720866b4e7701c843fbcd95a371.jpg 

      全国两会前,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政府副市长杜明燕(左)在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调研,引起全社会对少数民族发展关注。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基层领导干部的杜明燕,深入思考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作为政协委员如何助力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信心,不停顿、不放松,结合实际工作,集智聚力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践行好委员的使命担当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7dd928c5705b9b4b0cecaefb59b913c.jpg     


      雄峻草原,妍辉绮彩,林峰苍莽,驯鹿点点——这是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家乡——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一个清幽静美的北国小村落。
      作为一名鄂温克族的全国政协委员,在杜明燕的眼中,绿意草原、白云故乡,不止是诗情,更多的是在诗情之外,那些曾崇拜太阳、执枪狩猎、逐鹿而居的同族,究竟是怎样生活的。鄂温克族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全国共有30587人。本世纪初鄂温克族放下猎枪,生产方式由狩猎转产为农耕和畜牧业。她在深入鄂温克族自治旗和八个鄂温克民族乡调研后,了解到由于历史欠账多、底子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等多种原因,面临产业转型压力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民族地区地方财政困难问题突出,财政支撑经济建设、支撑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力度明显不足。但鄂温克族人的性格像鹿一样,在山林里向着阳光自由奔跑,却从没有放弃过明亮的希望,哪怕在零下30多度的黑暗密林里,依然记得太阳的方向。执着、倔强、坚强,生活的困顿,从没浇灭对未来的希望。
      鹿是鄂温克人的图腾。野生的鹿是鄂温克民族狩猎的目标,但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世代鄂温克猎人狩猎时只允许打公鹿,不许打母鹿。家里养殖的驯鹿是使鹿部落猎人赖以生存的工具和朋友。如何保护中国最后的驯鹿物种种群?如何改善猎民生活?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杜明燕的脑海中。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要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当脱贫攻坚战打响,借着内蒙古自治区精准扶贫如火如荼的草原春风,应当因地制宜,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使鹿部落建立驯鹿的养殖、繁育、保护基地,同时落实好驯鹿的养殖补贴和保险制度。在大兴安岭南麓地区,建立梅花鹿养殖示范区。激励新一代的年轻人学习鄂温克语和饲养鹿的知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在当地脱贫攻坚的前线, 她来到萨马街鄂温克族猎民村看到的景象,心中生出酸涩。几百户村民,三分之一都是家中破烂不堪。贫穷,这是历史曾留下的一道难题,也是现在必须解决并跨过的一道关口。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党支部书记白铁生想法是贷款买梅花鹿,发展养殖业,带动村民脱贫增收。经过多部门指导和扶持下,很多猎民村村民,充分利用国家民族政策壮大集体经济。2019年该村利用少数民族发展项目50万元资金,在原有特种养殖基础上购入种公鹿及基础母鹿,发展梅花鹿养殖,目前产值达到10万元。
      民族文化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两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找对路子”的思路,在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和传承民族文化,助力贫困群众致富增收。鄂温克族崇拜太阳,狩猎文化和森林文化深深地根植于社会生活中。用牛、羊等各种皮毛制作的“太阳花”寓意温暖吉祥。在决胜小康道路上,猎民村鄂温克族女同胞组建了这个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通过走出去学习,学会后创新的思路,从小小的“太阳花”制作开始,先后创作出太阳花、撮罗子、桦皮盒、皮毛画等6个系列、13个品种的民族手工艺品,带动13名妇女就业。
      生活在改善,民族的文化也在不断传承,这就是猎民村源源不断的希望。精准扶贫,就要靠一个“干”字,扶贫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挺起时代的脊梁,党领导的新时代长征在猎民村同样磅礴。学校、医务室建起来了,昔日的土路被公路替代,新建的混凝土砖瓦房鳞次栉比。用了3年时间,猎民村整体跨越了三四十年,成了一个脱胎换骨的新村。
      如今,在“太阳花”的引领下,通过养鹿找到小康路的猎民村村民,在盖起新居时,有些人依然保留木刻楞,诗意之美和现实之思,文化传承和守正创新正在这样融合起来,融为一体——“情”与“美”,“魂”与“新”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支持和民族文化的水乳之交。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扶持下,聪明、勤劳、勇敢的鄂温克族群众已逐步摸索寻找到适合的生产方式,万家灯火、富庶清平也孕育了新时代鄂温克民族新的时代之美。(编辑:徐静 卜学敏)